目前分類:旗山-景點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<�闆娘和店面↓>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<�八吶吶創辦人柯老師↓>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<�店面↓>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位於老街西北方,文中路 (東) 與中正路 (西) 之間,南邊是早療中心,北邊是公教大樓,自成一個小小世界。這裡是鼓山國小舊校區,創建於1906年,為日人子弟和旗山望族子弟就讀的小學校,2001年遷校之後改為「旗山生活文化園區」,供社區使用,並由旗山鎮形象商圈經營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早期旗山地區民生用水不便且易遭污染,常導致傳染疾病,旗山街役場遂提出興建簡易自來水設施之計畫,並商請「旗山信用利用組合」共同出資興建旗山上水道,於大正十四年 (1925年) 建於郡守官邸後面 (今仁和街底),又稱為水源地或水道頭,同時也設置表彰紀念碑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位於本鎮東邊的旗尾山,海拔三百多公尺,形勢峻峭秀麗,遠眺好似三角旗幟飄搖著,因此台灣府志把它列為台陽八景之一,所謂「旗尾秋蒐」即是指此。大正九年(1920年)行政區域更名改制,原蕃薯寮以旗尾山為地標,改名為旗山。旗尾山與對面的鼓山隔著楠梓仙溪遙遙相對,正所謂「旗鼓相當」。於氣候低溫時,如遇下雨,翌日清晨雲霧繚繞,登臨其上,極有可能見到雲海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為防水患,於 1943 年築了這道石頭護岸作為堤防,位於中華路與旗山溪之間。護岸所用石頭係就地取材,內部以大石做底,表面以溪床大小相近的卵石舖成,十分平整有序。它擋住楠梓仙溪的激流,緊護著旗山鎮民生命財產安全。由於其做工紮實,維護得宜,至今保存完整,成為附近居民傍晚散步的好去處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地景橋是旗山最新的景點,於2007 年12月完工使用,它橫跨旗山溪與旗尾溪,連接旗山市區護岸與旗尾,方便騎單車民眾往來、學童通勤與遊客休憩的好地方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就造型來看,考察過全國小火車站的柯坤佑老師表示,毫無疑問地,旗山車站穩居全國最可愛車站的寶座,而且第二名第三名從缺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日治時期市街改正計畫(約1910-1915年間),旗山建立了數條石砌拱圈的街道,是目前台灣唯一的大規模石造建築群。今日所剩的集中於中山路與復新街口,拱圈的部分,用15塊旗尾山的砂岩石從兩側往中央堆疊成馬蹄形,最後以中央的拱心石將整個拱圈串接起來,拱心石較大,為西洋文藝復興時代建築特有的作法。兩邊柱墩則另由長短矩形砂岩石所堆砌,完全保持石頭的原色黃乳白色,它的表面沒有鋪上任何水泥或其他裝飾,其處理方式是將接觸面與底部打平,其他外顯部分則打鑿成粗糙面,最後再利用水泥灰漿接合。街道轉角處成輻射狀散開,支撐著竹桁條及臺灣瓦片,結構形式與臺灣式建築完美搭配,且規模整齊雅致。近百年來任何天災地變均未撼動它,可見先人的智慧與工藝技巧之高,值得我們學習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背對中山路老街南段 (二保段 ),建於嘉慶二十一年(1816年),歷經八年才完成,是本地的主廟,亦是本地開莊的市集、信仰中心,與先民的生活關係十分密切,廟宇歷經多次重修,但一直保留閩南廟宇傳統風貌,廟內石雕木刻,樸實典雅,材料均來自唐山,為旗山地區目前僅存之清代廟宇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旗山農會是全國尚維持農會營運功能的唯一古蹟建築。籌備處成立於大正三年 (1914年),發起人包國榮興先生,興建日式檜木建造之商業店舖,位置為現在的枝仔冰城及其北邊兩間,大正四年掛牌營業。大正九年 (1920年)變更為旗山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,吳見草先生於大正十五年 (1926年)接任第五任組合長,在現址中山路67號 ( 中山路與永福街交叉口 ) ,興建一座雄偉二層西洋式大樓,于昭和四年竣工,正式遷入啟用,為當時旗山最高建築,即今日之鎮農會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位於中山路上的仿巴洛克風洋樓街屋,建於1925~1930年間,配合當時實施市街改正建造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創建於1898年,日人徵收土地闢建學校,位於華中街上面向南方,是旗山地區教育的發源地,前身為「蕃薯寮公學校」,供台籍子弟就讀,與隔壁日人子弟就讀的鼓山國小相較,是一所平民學校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鼓山公園,創立於1904年,是台灣早期開發的公園,園內樹木茂密,生氣盎然,是「台灣十二勝」之一。1936年代日人皇民化運動於公園內增設「神社」,格局典雅壯觀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拆除神社,改建孔廟。

cisha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